一、項目概況
黃山綠色物流園(黃山高普速鐵路綜合物流基地)(以下簡稱:物流園)是黃山市鐵道建設辦公室遵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謀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黃山現代物流業規劃(2019-2035)》中明確的核心物流樞紐,對全市經濟社會健康持續良性發展起著重要引導、支撐作用。項目擬選址休寧縣萬安鎮,北側依托黃山北站高鐵存車場,南臨G205國道(齊云大道)和皖贛鐵路,東臨合福線和京臺高速,西臨中學用地,占地面積約為2297畝。總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采取政府引導,多元化吸納社會資本共同建設運營為模式,建設期限3年,初步測算經營收入近期為20億元/年,遠期50億元/年;提供就業3000-5000個崗位。切實發揮物流先導和基礎支撐作用,釋放樞紐經濟潛能,增強黃山物流集聚與輻射能力,提升區域差異化競爭力。
二、項目背景與必要性
黃山位于多個東部城市群及發展軸的交匯處,擁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建設黃山高普速鐵路綜合物流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1.發揮高普速無縫銜接優勢,建設物流產業集群發展高地
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安徽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安徽省“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方案》《安徽省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釋放黃山 “米”字型鐵路樞紐效應,發揮中部地區東引西聯、通南接北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高普速鐵路、多式聯運等新型運輸模式,將鐵路優勢轉變為物流優勢,構建以鐵路為骨干的物流樞紐干線網絡體系,建設黃山高普速鐵路綜合物流基地,在區域協同發展中實現重要的區域中轉功能。
2.提升物流服務能級水平,推進黃山物流服務高質量發展
圍繞國家層面物流短板建設、物流降本增效、交通物流融合、交通強國、物流高質量發展、物流樞紐建設與布局等相關政策,深化黃山參與杭州都市圈以及“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程度,推進黃山物流服務高質量發展,把打造黃山物流中心作為跨區域整合著力點,提升黃山物流能級水平,在多式聯運、智慧物流、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3.搶抓高鐵物流發展機遇,促進電商與快遞協同融合發展
快遞物流、電商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與物流服務中的綜合運輸服務緊密聯系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建設“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及“全球123快貨物流圈”的現實要求,黃山與周邊物流需求旺盛城市均在500KM半徑圈,具備開展高鐵物流的優越條件。充分利用高鐵快運資源,推動黃山地區快遞物流、電商物流行業發展,促進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與物流網絡、設施不斷完善,為黃山與周邊地區的物流業競合發展帶來巨大比較優勢。
4.提升區域集聚輻射能力,打造黃山區域物流樞紐品牌
《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重點依托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運輸大通道和場站(物流基地)等,銜接內陸地區干支線運輸,提供暢通國內、聯通國際的物流組織和區域分撥服務。黃山市位于皖浙贛三省交界,是安徽省南門戶,長三角一體化、杭州都市圈西進戰略的支點城市,具有“承南啟北”、“貫通東西”、“杭黃一體”的區位優勢,建設高普速鐵路綜合物流基地,提升區域物流集聚與輻射能力,有利于黃山在“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中發揮關鍵節點作用,打造具有黃山特色的區域物流樞紐品牌,對參與長三角與周邊區域協調發展具有強化差異競爭要素的重要作用。
5.重塑產業空間分工體系,引領黃山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長三角城市群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黃山將重點打造綠色產業集聚地,進而促進現代物流業與當地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空間形成合理化分工體系,將黃山高普速鐵路綜合物流基地打造成為全國“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中的關鍵節點,提升物流服務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生產制造、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深度融合,推動黃山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提升區域供應鏈整體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建設理念
國際(國際化)——全球視角、對標國際;高端(高水平)——高水平規劃、稿標準建設;綠色(綠色化)——綠色貨運、綠色陸港;智慧(智慧化)——智慧物流、智慧陸港。
四、戰略定位
重點打造“ 一樞紐一中心一高地”。依托三省交界、高普速鐵路無縫銜接的優勢,打造立足黃山,服務皖浙贛,輻射杭州都市圈及長三角,聯動全國,對接“一帶一路”的黃山國際陸港。
(1)區域綜合物流樞紐
鐵路物流樞紐:依托鐵路樞紐、國際空港和公路路網無縫銜接優勢,打造區域物流多式聯動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智慧公路樞紐:整合黃山及周邊的貨運通道資源,提供區域分撥、智慧集配、信息交易、干支配一體化等物流服務,推動公路物流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物流建設。現代信息樞紐:以生產、物流、貿易等信息的采集、處理和應用為核心,建設集信息共享、信用評級、智能監管和大數據中心于一體的智慧物流信息平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區域性的智慧信息樞紐。
(2)現代商貿物流中心
面向皖浙贛三省、杭州都市圈、長三角地區及中西部地區,兼顧黃山城鎮居民及周邊區域,以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為導向,以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為手段,通過區域分撥分銷、智慧物流、冷鏈物流、物流金融等功能建設,拓展現代商貿物流中心輻射范圍,構建商貿物流生態集群,實現商貿與物流的良性互動與融合發展。
(3)全國高鐵物流高地
依托多條高鐵交匯優勢,貫徹落實國家調整運輸結構決策部署,適應物流樞紐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目標為引領,充分發揮鐵路在綜合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體系中的骨干作用和綠色低碳優勢,率先開展高鐵快運、高鐵快遞等鐵路貨運業態,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現代物流帶,率先建成全國高鐵物流高地。
五、發展模式
1.物流+產業:加強現代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入產業鏈不同環節,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服務企業在物流片區的集聚化、鏈條化發展,發展制造業供應鏈物流。通過第三方物流多角度切入供應鏈,開展一體化物流服務,實現黃山由基礎物流服務向高端增值服務功能的轉變,打造供應鏈組織中心;2.物流+商貿:加強物流與商貿、貿易的深度融合,發展緊密圍繞商貿的物流業態,打造區域分銷、城鄉配送、冷鏈物流、電商快遞于一體的商貿物流運作新模式。整合物流信息、金融、保險等與貿易活動密切相關的服務功能,構建集物流、商流、信息、資金流等服務于一體的商貿物流體系,實現以物流帶動商流、商流反哺物流的良性循環;3.樞紐+平臺:以物流樞紐為核心,建設智慧物流信息平臺、交易平臺、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等,通過樞紐的帶動作用和平臺的建設形成業態多元、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以物流樞紐為紐帶,推進產業與城市的融合發展,形成“樞紐+平臺+產業+城市”的樞紐經濟模式。
六、發展目標
近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建設各類平臺,實現物流與電商、產業、商貿、金融等融合發展,成為安徽物流與產業深度統合的示范區。到2025年力爭實現經營收入突破20億元,集聚30家以上物流企業、倉儲配送企業、電商物流企業及商貿企業;遠期:集聚高能級產業,加快大型分銷中心、采購中心、企業總部、物流總部集聚,成為區域供應鏈組織中心,打造為國家物流樞紐。到2030年力爭實現營業額突破50億元,集聚100家以上物流企業、供應鏈企業、電子商務企業、分銷企業及企業總部。
七、功能分區
一港:黃山國際空港;兩核:高鐵樞紐核、普鐵樞紐核;兩板塊:商貿物流板塊、綜合物流板塊;九個功能區:快遞分撥區、分銷配送區、智能倉儲區、貿易展示區、總部基地區、公路物流港、冷鏈物流區、電商物流區、保稅物流區;二十二個作業中心:鐵路貨場、高鐵存車場、高鐵快遞分揀中心、快遞物流分揀中心、貿易展示中心、分銷物流中心、城鄉配送中心、智能倉儲中心、冷鏈物流中心、國際采購中心、區域物流總部、保稅監管中心、定制化倉儲中心、智能倉儲中心、電商倉配中心、電商物流中心、品牌分銷中心、區域分撥中心、冷鏈倉儲中心、中央廚房、零擔聯托運中心及智能配載中心。